查看原文
其他

观察一棵樟:动静

小樟 小樟的成长日记
2024-09-04
树会动吗?当然会!
2024年选定一棵黄樟,节气测量:
小寒:胸径:23.16mm,高度:120.6cm;
选定枝条长度:19.0cm,粗细:3.49mm;
大寒:胸径:23.20mm,高度:121.6cm;
选定枝条长度:19.1cm,粗细:3.50mm
立春:胸径:23.16mm,高度:122.0cm;
选定枝条长度:19.1cm,粗细:3.53mm;
雨水:胸径:23.13mm,高度:122.6cm;
选定枝条长度:20.3cm,粗细:3.67mm;
惊蛰:胸径:23.12mm,高度:122.7cm;
选定枝条长度:20.4cm,粗细:3.75mm
春分:胸径:23.83mm,高度:122.7cm;
选定枝条长度:20.5cm,粗细:3.83mm
由生长幅度可看:日光雨水充足的春分,草木生长旺盛,樟树主干长壮了。樟树此时生长动静最大:正悄悄打开叶芽花芽
生活中很多“喜感”画面:内向之人有时更幽默,愚蠢之人有时更睿智。因为“天资低”更容易出现“反差萌”。“于无声处听惊雷”,人是这般,树犹如此——

哲学谈:静止是相对的,运动是绝对的。看似纹丝不动的树,其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:土壤下根脉的延伸,树叶中水分子的蒸腾,叶绿体中光和反应,草木内营养物质和生长素的流动,树木外落叶的飞舞、果实的传播、花香的迷漫......

除了会动,草木甚至会跟人开玩笑。《人类简史》中有这样的观点:智人原本的进化方向是为了采集和狩猎,农业文明之后,被迫驯化成为了农民,每日耕田浇水清理石头备受劳累,反而小麦这种“野草”经过驯化人类为它们播种,进而散布全世界,这从基因层面来看的话,小麦的确是成功的。同样,3.12是植树节,不是人类种植树木,而是树木“种植”人类:它们改善了生态、涵养了水源、清新了空气、美化了环境、提供了资源,形成了碳汇,创造了食物......

“人非草木,孰能无心”,人类往往想着过去和未来,但草木从不追忆过往、也从不幻想未来。“草木有本心”,与其说草木没有心、没有感觉和知觉,不如说心即理,草木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,它们不会违背客观规律,也不会违背生存和繁衍的本心。“他强任他强,清风拂山岗”,植物是人类的哲学老师,它们没有动静、过往、知行、爱恨、喜恶、悲欢、好坏、真伪等一切词汇和概念,却能活在当下,“不以物喜、不以己悲”,以静制动、以无声胜有声,以无知胜有知,以无为胜有为。

“道法自然”,从进化历程来看,植物是一位博学睿智的老前辈,不但教人类哲学,还教语文和科学。甲骨文出于自然,许多文字直接取自草木,比如:“历程”之“历”本义“经过”,字形就像人的脚步走进禾木丛中;“创新”之“新”本义源自柴薪,字形就像用一把斧头砍柴。“柴薪”到“新旧之新”含义的延伸,可能因为柴薪可以生火,可以打造工具和武器,这些都是远古人类的“新质生产力”。先进的柴薪自然是“新”的。有着数亿年进化历程的植物,至今仍指导着人类开展科技创新活动,比如:分形理论、人工催熟剂、仿生荷叶疏水材料、人工光合作用等。

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,人类走进了自然的禾木丛,向前辈们学习,求修心养性之法、寻生产发展之路,在事上磨练,在心中感悟。总之:
各有自然,广阔天地;
心事相印,知行合一
注:上文后两张图片均取自《了不起的甲骨文》微信小程序截图。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小樟的成长日记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